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法研究 > 初中音樂教法 >

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策略——以湘藝版九年級下冊歌曲《桑塔·露琪亞》為例

作者: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朱卿仁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25-04-28   點擊: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提問是推動教學實現預期目標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師生交流的重要方式。有效的提問能夠決定學生的思維方向,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使音樂課堂更具活力,而無效的提問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課堂效果。本文以《桑塔·露琪亞》一課為例(見譜例1),通過對課堂提問進行分析,探究了初中音樂課堂中有效提問策略。

譜例1:湘藝版九年級下冊歌曲《桑塔·露琪亞》

  蘇格拉底曾說“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是告訴人們答案,而是向他們提問”??梢姡處熐〉胶锰幍奶釂柲軌蜃寣W生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有效提問能夠幫助教師獲取反饋信息、優(yōu)化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體驗、探索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

  音樂教學中有效提問概述

  一、概念界定

  通過相關資料查詢和梳理,筆者認為音樂課堂中的有效提問是指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參考學生現有水平,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設置相關問題,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作出積極反應并參與到音樂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在生疑、釋疑、解疑的過程中獲得進一步發(fā)展,最終取得預期教學效果。

  二、有效提問與無效提問的區(qū)分

  筆者收集了眾多學者對有效提問的相關研究,其中筆者認為我國學者盧正芝、洪松舟提出的有效提問評價標準對有效提問的區(qū)分有較大的參考意義,他們以課堂提問的教學實踐過程為主軸,將評價標準分解為六個一級維度,十三個二級要素指標:課堂提問預設有效性:預設問題的目標有效、預設問題的內容有效;課堂提問方式有效性:發(fā)問方式有效、提問語言多樣、叫答方式有效;課堂提問內容有效性:提問內容有效、問題類型豐富;教師課堂理答有效性:理答方式有效、學生回答有效;課堂提問效果有效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教學質量和發(fā)展教學技能;課后提問反思有效性:反思方式有效、反思內容明確。通過以上評價標準可對有效提問與無效提問進行區(qū)分。

  有效提問的策略

  首先,圍繞音樂本體,抓住作品特點。

  音樂課與其他學科相比,最根本的區(qū)別在于音樂課具有音樂性,因此,音樂課應充滿與音樂相關的元素,音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也應突出課程的音樂性,抓住音樂作品的特點。有時教師可能設計一些看似與音樂作品相關卻實際偏離作品的提問,無法表現出音樂課的特質,應當在課堂上堅持設計音樂性提問,更好地促進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分析能力。

  在歌曲《桑塔·露琪亞》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兩種不同的提問方案,第一種提問方案為:教師出示圖片并提問:“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特色的民歌或民族音樂,今天我們走出國門,到歐洲去走走看看,這些建筑你認不認識?”引出意大利,然后介紹威尼斯并提問:“中國有日光城拉薩、山城重慶,那么威尼斯是什么城呢?”以水城威尼斯引出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亞》。第二種提問方案為:出示威尼斯尖舟——貢多拉在狹窄水巷中航行的圖片后提問:“同學們,請發(fā)揮你們的想象,在這樣的交通工具上唱歌會有怎樣的感覺?”學生經過想象回答將有各式各樣的回答:靠人力劃槳的小船晃動得比較厲害,歌聲會交替起伏,隨船搖曳晃動;看著四周蕩漾的水波,會唱音調悠長、抒情優(yōu)美的歌……這時教師再追問總結:“大家的答案和我們今天要學唱的歌曲體裁結合了起來。在船上演唱的歌曲,我們稱之為什么呢?”引出歌曲的體裁——船歌。

  第一種提問方案雖與歌曲的文化背景相聯(lián)系,卻未圍繞音樂本體,抓住作品特點。第二種提問方案更凸顯音樂性,并抓住了歌曲“船歌”這一體裁特點,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尊重學生對音樂的感受。

  其次,突出學生主體,關注學生差異。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課堂的主體始終是學生,教師作為主導者只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更好地帶領學生暢游音樂世界。教師在課堂上要少自說自話,通過將單一的講解變?yōu)樘釂枺龑W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自己用語言來表達對音樂的理解。同時可以采用音樂能力測試及個體訪談等方法,收集并分析學生在音樂學習上的差異性,給予學生與之相應的提問難度,兼顧不同學生的發(fā)展。

  在歌曲《桑塔·露琪亞》的教學過程中,設計提問:“《桑塔·露琪亞》的體裁是什么?”這個問題可以檢驗學生關于體裁的知識儲備。待學生回答出“船歌”之后,繼續(xù)追問:“歌曲中什么地方讓你聽出它的體裁是船歌?”可檢驗學生對船歌特點的實際運用,而不是教師單一地講解船歌的特點。最后,教師可以繼續(xù)提問:“這首船歌由幾個部分組成?它們所表現的情緒是一樣的嗎?”可檢驗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表情記號的知識儲備。提問過程中,當學生對問題產生了疑惑,他們一般會主動要求再聽一遍找出答案。由此,這種突出學生主體、將單一的講解變?yōu)樘釂柕姆绞娇梢砸龑дn堂有序進行,還更加凸顯了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在教學中,學生間的差異性使部分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能力較強,而部分學生掌握能力則稍弱一些。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能力設計適合不同學生的問題,例如學生掌握能力稍弱一些,面對“歌曲中什么地方讓你聽出它的體裁是船歌?”這一問題時,較難想到需要聯(lián)系船歌特點回答,教師可將提問改為:“你從歌曲中發(fā)現了哪些船歌體裁特點?”結合學生差異展開針對性提問,能促使每名學生都參與課堂討論,更易于提高課堂整體教學質量。

  第三,把握恰當時機,適時提出問題。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提問的時機正確與否,對學生的思考質量影響重大。因此,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把握課堂提問的時機。

  首先,可在學生聽賞音樂前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聆聽音樂,能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將注意力集中在音樂中、集中在找出答案上,對歌曲中的信息更感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其探究的興趣,使教學效果得到提高。在教學《桑塔·露琪亞》的初步感知環(huán)節(jié)時,教師可以在聽歌曲前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在歌曲中能看到怎樣的景象?請大家在聽完后用語言描繪出自己的聯(lián)想。通過這一前置問題,促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歌曲上,用耳朵捕捉歌曲的旋律與歌詞,沉浸于歌曲中感受歌曲所描繪的意境。從旋律中,學生能感受到3拍子所展現的船隨水波蕩漾,船夫隨船搖曳;從歌詞中,學生能聯(lián)想到星月交輝的夜晚,海面上起伏著一只小船,船夫在邀請著客人。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