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環(huán)境音樂的教育價值探究
摘要:當下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大多聚焦于音樂課程改革與教材研討領域,學者們大多把目光聚焦于音樂教室或課堂教學技能方面,忽視了音樂課堂之外、作為校園公共空間聽覺文化的學校環(huán)境音樂。學校環(huán)境音樂是在校園進行各種教育活動過程中使用的音樂,屬于音樂教育的范疇,具有一定美育價值。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歷次修訂中,皆強調由學校廣播站、電視臺、網站等播放的學校環(huán)境音樂即是音樂教育的重要平臺,也是音樂教育的課程資源之一,師生應共同用好這些平臺,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
關鍵詞:環(huán)境音樂;學校;美育;文化建設;育人價值
進入21世紀以來,國家層面更加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學校環(huán)境音樂作為校園環(huán)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次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及?!读x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學校的廣播站、電視臺、網站是音樂教育的重要資源之一,要配合課堂教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樂,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1)由此可以看出,校園廣播站等學校環(huán)境音樂既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部分,也是音樂教育的重要資源,屬于隱性音樂課程范疇。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第十一條,對“注重校園文化環(huán)境的育人作用”進一步提出明確要求:“各級各類學校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教室、走廊、宣傳欄等,營造格調高雅、富有美感、充滿朝氣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基因通過校園文化環(huán)境浸潤學生心田,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靈之美。”(2)可以說,學校環(huán)境音樂作為美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環(huán),是校園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之一?!读x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再次強調:“借助校園廣播站、校園電視臺、網站、公眾號等,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藝術氛圍。”(3)可見,學校環(huán)境音樂因蘊藏著巨大的育人價值而歷次被納入國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改革的框架體系中。
一、學校環(huán)境音樂的美育價值
學校美育不能局限于美術、音樂等藝術課程的教學上,還可以通過學校環(huán)境音樂的精心設計與規(guī)范管理,發(fā)揮其育人價值,這也是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美育是人文教育,也是美感教育或審美教育,需要長時間的育化過程,不是只通過課堂“教”的形式便能達成的,其離不開和諧美好校園生活細節(jié)的浸潤。
(一)身心健康教育
首先,學校環(huán)境音樂具有彌漫性特征。作為感知環(huán)境的主要媒介,視覺、聽覺、嗅覺屬于被動感官,人們的眼睛、耳朵與鼻子時刻都在自下而上地接受著信息,無論其是否具有主觀意愿。(4)學校環(huán)境音樂往往會通過學校多媒體鈴聲廣播系統(tǒng)直接作用于身處學校的教師與學生,因為該系統(tǒng)是在高空上架設的,所以聲音具有更大的空間感和彌漫性。也就是說,一旦在校園開始播放音樂,聲音便將以無所不在的聲波形式彌漫在校園的各個角落,無論音樂優(yōu)劣與否,都會使全校師生處于被動聆聽的狀態(tài)。
人們對環(huán)境的整體認知不是由單獨的感官捕捉的,而是各種感官之間相互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這種不同感官要素的組合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感受。富有空間感的學校環(huán)境音樂不僅可以給予聆聽者以無窮的享受,還可以使人的頭腦更加清晰、思維更加敏捷、反應更加迅速,從而促進學習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此外,適宜的學校環(huán)境音樂還可以緩解師生壓力、減輕緊張情緒,創(chuàng)造出更加宜人的校園氛圍。
其次,學校環(huán)境音樂具有重復性特征。中小學校每天至少會有7個課間,也就是說至少會在上課、下課期間播放14次音樂;按照正常的教學計劃和進度,每個學期至少有18周,每周有5天需要上課,大約有90天的上課時間,一學期下來,學校的課間音樂播放量高達1260次,上課和下課鈴聲各有630次。筆者通過走訪考察多所小學發(fā)現(xiàn),大多數學校的校園鈴聲常年未有更新替換,在臨床心理學的實證研究中,重復聆聽被證實會對人體產生極大的危害。比如商場里反復播放同一首歌曲,會令顧客和工作人員產生聽覺疲乏,對大腦產生負面影響,不利于心理健康。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報道,心理學家認為“店里的工作人員必須讓自己不去聽這些歌,因為一旦受影響,就會無法將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情上”(5)。尤其對于學校的師生來說,他們每天在校園學習和工作的時間長達六個小時,所以為了他們的身心健康,學校環(huán)境音樂需要常改常新,不能簡單重復播放同一首音樂。
再次,學校環(huán)境音樂具有滲透性特征。由于學校環(huán)境音樂的高頻率播放,使得學生在成長和學習過程中,會逐漸形成一種音樂文化和音樂價值觀念,這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審美能力,以及音樂偏好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根據心理現(xiàn)象曝光效應(6)的實驗測試,多次呈現(xiàn)字詞、圖片、聲音等信息可以促進人們對其產生更積極的評價。即使這些信息只呈現(xiàn)了很短的時間,也未被人們察覺到,但其曝光效應也會發(fā)生。(7)在兒童的各種感覺中,發(fā)生作用最早、最多的是聽覺。胎兒在母體內聽到熟悉的音樂就能夠產生反應,并能將這種記憶保持到出生后,胎教即由此而來。這說明人們會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這些事物只要經常出現(xiàn)就能增加人們對它的喜愛程度,因此經常聆聽某種音樂并生活在這種音樂環(huán)境中,就會產生對這種音樂的興趣與偏愛,但如果接觸過于頻繁則可能產生負面效果而使偏好程度下降。(8)(9)學校環(huán)境音樂每天的播放時間雖然不長,卻能夠通過反復聆聽不斷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記憶,日積月累地影響著他們對音樂的偏好和選擇。因此,學校環(huán)境音樂的擇取與編排是否具有科學性就十分關鍵。
隨著現(xiàn)代化媒介的日新月異,學生聆聽音樂的渠道在不斷拓寬且主要依托于互聯(lián)網上的資源,其中包含大量流行化、社會化、時代化元素的音樂深受學生群體的喜愛。但網絡上的音樂作品數量繁多且品質玉石雜糅,學生正處在盲目模仿的年齡階段,其音樂思維和音樂鑒賞能力尚未完全形成,無法準確辨別音樂中的消極因素和積極因素,這就使得其中低俗的音樂會對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產生負面影響。假如未經精心設計的學校環(huán)境音樂循環(huán)播放的話,將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音樂偏好的認知,侵蝕學生的耳朵,甚至導致學生的價值觀、學習情緒、學習狀態(tài)、審美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造成不可逆轉的后果。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10)衣服的扣子扣錯了,大不了再扣一遍,人生的扣子一旦扣錯了,是無法重來一次的。因此,通過曝光效應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聆聽習慣,也要精心擇取、科學設計并經常更新學校環(huán)境音樂,創(chuàng)設一個高雅的學校音樂環(huán)境,讓學生的興趣與偏好得到正向的引領與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