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聲樂訓練在高中合唱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音樂發(fā)展的歷史中,合唱自古希臘時期已有,而伴隨著人們精神生活品質(zhì)的提升,對于藝術的理解形式也更加多元化。為了豐富音樂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聲樂演唱藝術已經(jīng)有機融合于合唱藝術形式中,并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幾年,隨著藝術教育改革的推進,學校合唱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合唱教學也有了一套屬于自己的訓練方法或教學體系,所取得的教學成效也越來越顯著,出現(xiàn)了很多合唱教學的優(yōu)秀案例,如廈門六中合唱團。從表面看,當前學校合唱教學的成效還是比較好的,但是要想很好地滿足合唱教學的發(fā)展需求,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當前,部分學校存在這樣的現(xiàn)象:合唱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完成某項比賽任務而進行的,因而不管是小學階段還是中學階段,普遍存在臨時組建、短期訓練等情況。合唱教學僅僅是完成一、兩首合唱作品,沒有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更沒有設置合理的教學計劃和教學體系,因而這類合唱教學體系也不具有完整性、獨立性。特別是在高中階段,臨時組建合唱團的情況更為突出,這些合唱隊員沒有經(jīng)過循序漸進、系統(tǒng)的聲樂訓練,卻要承擔起超越自身演唱能力的合唱作品。同時,由于時間緊迫,參與學生較多,合唱教學的教師很難顧及每一位合唱隊員的聲樂訓練,合唱隊員的水平參差不齊,從而影響到合唱教學的順利開展。
合唱是一種集體演唱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更是一種和諧的聲樂表演形式,它的和諧,在于指揮與合唱隊員之間、指揮與伴奏之間、伴奏與合唱隊員之間、同聲部合唱隊員之間、不同聲部合唱隊員之間的和諧,因而不管是對指揮還是對合唱隊員都有很高的標準和要求。以多聲部合唱教學為例,作為合唱隊員,一方面要對自己所在聲部的旋律熟練掌握,還要注意和同聲部隊員的配合;另一方面,還要注意與指揮和伴奏的同步協(xié)調(diào),同時還要兼顧和其他聲部隊員之間的配合交流,這需要較長時間不斷反復、相互磨合。因而,站在集體演唱藝術的角度來看,進行演唱的時候,如果有一位合唱隊員出現(xiàn)失誤,整體演唱效果就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因此,合唱教學需要在合唱過程中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都能夠非常默契地相互配合,將合唱作品和諧地表現(xiàn)出來,才算是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合唱作為集體的聲樂表演形式,在合唱教學中更應該注重對合唱隊員的聲樂訓練。聲樂訓練可以讓合唱隊員的歌唱技巧得到提高,這樣在演唱時合唱隊員就能很好地駕馭自己的聲部,同時能兼顧與同聲部隊員以及與其他聲部隊員之間配合。當合唱教學效果達到所有合唱隊員在演唱過程中配合默契、游刃有余的時候,合唱隊員就能在表演舞臺上自信地、積極地展現(xiàn)自我,讓觀眾的合唱藝術審美感知和體驗得到提升,同時合唱隊員通過自己的藝術表現(xiàn)得到美好心理體驗,對合唱藝術的審美感知和文化理解得到進一步提升,進而更加激發(fā)合唱隊員聲樂訓練的熱情,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聲樂訓練促進合唱教學目標達成,合唱展示反過來激發(fā)學生更努力地接受聲樂訓練。因此,在合唱教學中要將聲樂訓練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促進兩者共同進步。
在歌曲的創(chuàng)作中,作曲家通過高度抽象的音樂語言,塑造藝術形象,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而這些音樂語言往往是通過速度、力度、音高、音色等音樂要素來表現(xiàn)。合唱教學就是讓學生用歌唱的方式來準確地表現(xiàn)出這些音樂要素,這必然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歌唱技巧。在高中階段的合唱教學中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的男生女生已經(jīng)完成變聲,由于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聲樂訓練,高中學生的聲音具有以下特點:女聲雖然能唱到較高和較低的音區(qū),除了中聲區(qū)能發(fā)出較大的音量,在高聲區(qū)和低聲區(qū)只能發(fā)出很小的音量;男聲基本上音域很窄,“高不成,低不就”,高音唱不上去,低音也唱不下來。學生的這些問題導致了合唱教學中作品選擇的難度、合唱作品的駕馭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