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樂器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策略芻議
打擊樂器的發(fā)聲原理就是不同材質的碰撞、摩擦,因此,打擊樂器本身具有易于制作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質,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素材進行打擊樂器的制作,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打擊樂器的理解,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參與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為了給學生更多的啟發(fā),教師可以發(fā)揮信息技術在資料獲取上的優(yōu)勢,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一些利用生活材料自制打擊樂器的影片資料,以此來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在展示鼓的結構原理后,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尋常見的塑料桶或是各種材質的罐子,再用塑料布、橡膠薄膜等材質進行蒙口,最終完成鼓的制作。在完成制作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敲擊演示,探尋不同材料之間的發(fā)聲差異,并不斷改進提升,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實驗能力。
生活中可用的自制打擊樂器資源十分豐富,教師只需要教導學生打擊樂器的發(fā)聲原理,讓學生了解不同材質之間的音感形成,更多的是讓學生大膽嘗試,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實現音樂教學內容的深度拓展。
(2)鼓勵學生自主創(chuàng)編打擊樂曲。
為了更好地將打擊樂器融入到實際教學中,突出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意識,教師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一些關于打擊樂的樂理知識,還需要鼓勵學生主動地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并在學生演奏完后給予學生肯定和表揚,從而保持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在完成演奏方法教學、基礎技法訓練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創(chuàng)編打擊樂曲,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打擊樂器的理解,讓學生更為直觀地感受到打擊樂器在樂曲演奏過程中的特點。例如,在學習三角鐵演奏過程中,老師首先要給學生做一個適當的擊打練習,接著要同學們仔細地看,并模仿教師的動作。然后,同學們可以根據老師的動作,用不同的力量和方式去敲打三角鐵,讓同學們學習敲打技巧的同時,仔細聆聽它們發(fā)出的聲音。在完成基礎教學后,老師應該向學生提出問題:“各位同學,你是否認為,用不同的敲擊方式會產生相同的聲響?在使用不同的力量時,所產生的聲音有何不同?在反復的練習中,你覺得哪個是最好的拍子?”。在進行多次嘗試后,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編一段旋律,給一首歌伴奏。在這種即興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自己的彈奏水平,并將自己的心得與同學們分享,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打擊樂器進行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3. 借助打擊樂器理解探究提升音樂感知能力。
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每一種打擊樂器都有自己的特色,這就使得在具體樂器教學時需要教師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此外,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老師要與學生共同體會,分析不同打擊樂器的基礎特征,根據學生自身的能力特點,指導學生正確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打擊樂器,盡可能的提高學生對打擊樂器及相關知識的認識。在教室里比較常用的打擊樂器有碰鈴、梆子、三角鐵、響板等,為了讓學生更快地掌握不同類型的打擊樂器,教師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首先,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以“愛玩”這個特征為出發(fā)點,設計出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并引導學生對其節(jié)奏的改變進行自我探索。其次,不能拘泥于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不能只讓學生被動地接受音樂,而要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比如在《鈴兒響叮當》的教學過程中,因為大多數同學都比較熟悉,所以老師可以利用更多的時間來練習。老師與同學們玩“拉雪橇”,讓同學們挑選一種與鋼琴相結合的打擊樂器,模仿馬跑的聲音,叮叮當當的鈴聲。通過模擬練習,使學生的音樂表達更加豐富。
4. 借助打擊樂器伴奏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基礎能力。
(1)精心選擇伴奏練習曲目。
音樂教育的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在音樂教學中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yǎng)。在此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快地適應音樂教學節(jié)奏,教師要進一步完善課程設計,循序漸進地指導并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比如,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教學曲目。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音樂進行學習,以此來促進打擊樂器的學習。此外,還可以讓孩子們找到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打擊樂器,比如把沙子放進塑料瓶子里,把豆子放進玻璃瓶里,或是一些簡單的廚具,都能變成打擊樂器來演奏出美妙的音樂。這種啟發(fā)可以幫助學員在演奏時,考慮到何種環(huán)境下應該選擇哪種打擊樂器,以及將怎樣的思想運用到創(chuàng)作中去,從而使學生能夠完全地感受到音樂的美妙。從實際教學需要來看,根據打擊樂器結構的不同,其適合演奏音樂的風格也不盡相同,學生需要多聽、多練,通過大量的模仿練習,以及自主創(chuàng)新,以此來提升打擊樂器的熟練度,全面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作和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