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音樂教案 > 初中音樂教案 >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無錫景2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無錫景》教案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江南民歌《無錫景》,欣賞并了解與之有關的音樂,增強對江南民間音樂文化的認識和喜愛。

  2、過程與方法:

  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聆聽中體驗江南音樂的風格。并通過歌唱、交流、互動等音樂活動,進一步品味江南文化。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3、知識和技能:

  初步了解小調及民族五聲調式,能用歌聲表現歌曲的基本風格。

  和情感。

  教學重、難點:

  用歌聲唱出《無錫景》親切溫柔、細膩秀美的風格。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1、復習江蘇民歌《茉莉花》的旋律。

  2、了解五聲調式。

  3、模唱五聲音階。

  二、學唱新歌《無錫景》:

  1、聽聽《無錫景》。

  A 關注歌詞內容,介紹了江蘇名城無錫的哪些特色?用了哪些語氣襯詞?

  B 關注旋律特點,歌曲的結構,樂句旋律的走向怎樣?

  師生討論:旋律---“音串”曲折下行的模進?!靶蛄魉毙蜗蟮囊魳坊怼?/P>

  結構---四個樂句,起承轉合。一曲多段詞,分節(jié)歌形式。

  歌詞---多語氣襯詞“呀”“末”。柔和的語調讓聽者倍感親切。

  、唱唱《無錫景》:

  A 視唱歌譜。(擊拍學唱)(難點解決:曲譜當中的裝飾音記號倚音、波音,以及切分節(jié)奏的唱法。)

  B 普通話學唱。(難點解決:十六分音符一字多音的唱法。)

  要求:歌唱狀態(tài);用輕柔的聲音學唱,要有氣息的支持;女生用輕假聲,男生低八度,鼓勵男生用假聲唱。

  3、品味《無錫景》:

  A欣賞吳方言演唱:

  問:欣賞了方言演唱后,聽覺上有什么不同感受?

  討論:蘇州方言的特點,并舉例:“我”“讓”

  B學習小調知識:

  定義,產生,江南小調的音樂特點。江南民歌曲折婉轉,清麗流暢。而軟、糯、甜、媚的吳方言的演唱更讓他具有溫柔、含蓄、纏綿的音樂特質。人們把這種小腔調,小結構的歌曲稱為“小曲”、“小調”,是人們在勞動之余,日常生活當中以及婚喪節(jié)慶用以抒發(fā)情懷、娛樂消遣的民歌,是民歌一種典型的體裁。地域性強,常用方言演唱。

  C 模仿吳方言演唱(小組合作探究性學習),至少會唱一段方言歌詞。

  D 分組反饋,即時評價。

  E教師彈奏琵琶為學生伴奏。

  三、小調彈唱與蘇州彈詞:

  1、影片《金陵十三釵》中的彈唱小調相對來說流傳面較廣,遍及城市和鄉(xiāng)鎮(zhèn),其內容廣泛涉及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因為有職業(yè)藝人與半職業(yè)藝人的傳唱和加工,從而和曲藝、戲曲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2、小調與彈詞。高博文彈詞唱小調《無錫景》俗稱《侉侉調》,“侉侉調”促成了約在明初建文年間,中原一帶“弦索”(琵琶、三弦等伴奏的彈唱形式)的形成。因此,小調也經常江南的曲藝藝術――蘇州彈詞融合在一起。

  四、結語:

  在江蘇小調《楊柳青》歌聲中下課江南的民歌和音樂體現了錦繡江南的風貌,表現了人民豐富的情感.讓我們今后多去接近和了解民間歌曲,民間音樂,領略其中無窮的魅力!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