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劇“三跳”之婺劇大花臉“跳財神”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跳財神”由大花臉表演,身穿黑蟒袍,頭頂鐵盔,臉戴面具,手捧閃亮的金元寶上場。傳說財神是趙公元帥,真名為“公明”,亦稱趙玄壇,因玉皇大帝封其為正一玄壇元帥故稱。他是陜西終南山人,自秦時避世山中,修煉得道成仙,其貌黑面濃須,頭戴鐵冠,手執(zhí)鐵鞭,身跨黑虎,能驅雷役電,除瘟禳災,主持公道,凡求財者均能稱心如意。
傳說,有一次婺劇高腔“趙文錦班”出外演出,在乘船中遇到狂風巨浪,船上的行頭因翻船全部沉沒江中。班主趙德貴被江上的漁夫救起,趙德貴感恩不盡。后徑自入財神殿叩求了三天三夜,等回家后發(fā)現(xiàn)天井中的三個大水缸發(fā)出閃閃的金光,趙德貴走近仔細端詳,原來裝的是滿滿的大小元寶。日后,趙班主除了重新添置三套最好的行頭以外,將多余的元寶都分給村中窮苦的百姓。從此,戲班子與日興旺,財源滾滾而來,為了感謝財神的護佑,在正本戲演出之前一定要表演戴黑面具的“跳財神”,祝愿天下的人們廣進財源,發(fā)家致富。
我們在前面發(fā)表的《南戲的活化石:婺劇高腔》一文中,論述了婺劇四大高腔源于南戲。本文解決了另一個十分重要的學術問題,那就是古老的婺劇中有中國最早的戲曲形式――儺戲的遺存。“婺劇三跳”是中國儺戲在古老婺劇中的“活化石”。由此,我們十分清晰地看到了婺劇發(fā)展的脈絡,那就是“儺戲”→“南戲”→“婺劇”。
我們認為,群眾喜聞樂見、吉祥如意、短小精悍的婺劇“三跳”不能作為一種“古董”放在歷史博物館中把玩,而應該精心打造,不斷創(chuàng)新,使其成為婺劇復興的“前奏曲”,成為金華旅游文化中最富特色的“藝術精品”。
上一篇:婺劇“三跳”之婺劇老生“跳加官”
下一篇:婺劇的藝術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