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中小學音樂教師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摘要:新課程的實施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為適應當前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必須加強中小學音樂教師的政治素質、業(yè)務素質、審美素質、藝術教育的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關鍵詞:中小學音樂教師 綜合素質 培養(yǎng)
作為一線教師的中小學音樂教師的素質,面對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課程評價標準,對中小學音樂教師都是一種嚴峻的考驗和挑戰(zhàn)。面對挑戰(zhàn),中小學音樂教師必須加強自身學習、進修,盡快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業(yè)務素質、審美素質、藝術教育綜合素質。否則就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
一、政治素質
中小學音樂教師應有崇高的職業(yè)道德與審美素質。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師德是稱職教師應具備的個人品質,優(yōu)秀教師必須是一個品德高尚、行為端正的人。因此,一個好的音樂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具有飽滿的愛國熱情,為人師表的職業(yè)道德以及高尚的審美情趣,起到教育表率作用,讓學生在音樂教育中健康成長。音樂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高尚品德、情操、審美觀的深厚土壤。
音樂教師的工作不僅是在音樂教學中傳授音樂知識,更是在音樂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方面的內容,使學生在音樂審美的潛移默化中認識真、善、美。因此,音樂教師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品質,加強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鍛煉、自我提高師德修養(yǎng)。做到為人師表,舉止文明。教育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事業(y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所以,音樂教師應努力做到處處是楷模、事事皆表率、用自己的人格去影響和塑造學生的人格。要熱愛音樂教育、忠誠音樂教育、獻身音樂教育。這是音樂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只有在這個基本原則的前提下,音樂教師才會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努力學習,更新觀念、銳意進取、探索創(chuàng)新,做一個“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鞠躬盡瘁的人類工程師。
二、業(yè)務素質
在實施音樂教學中,內容涉及到唱歌、視唱練耳、樂理知識、音樂欣賞、樂器演奏、音樂創(chuàng)作等。在參加音樂領域的各項活動中,要組織學生排練節(jié)目及演出,而且音樂藝術的綜合性強,知識面廣,它包含了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醫(yī)學、史地、法學、文學、宗教等方面的知識。即它是一門綜合性的科學藝術科目。因此,音樂教師除要接受本專業(yè)的學習,還要采取各種方法和途徑,如參加教師培訓、各種講座、教研活動以及根據(jù)自身對文化知識的需要進行自學等去獲取本專業(yè)外的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只有這樣才能勝任其工作。才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才能適應時代要求。
1、知識素質。未來的音樂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知識的探究者、構建者和締造者,這樣的角色促使音樂教師必須具有精而深的專業(yè)知識。在歌曲教學中唱譜與唱詞的先后變化,歌曲內容與旋律決定了教學模式的轉變。教學行為和教學手段煥然一新,在體裁廣泛,內容豐富的欣賞曲、流行音樂中正確把握分寸,用形式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2、能力素質。首先,教學能力是教師綜合運用、掌握專業(yè)知識的教學技能。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中設計年度計劃和單元教學計劃,在教學實踐中具體表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音樂教師具備了解學生的能力,進行教學設計,教學組織能力。音樂教學是情感教育,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關鍵。新課程呼喚新型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新理念是平等、民主、合作。師生互動,教師是引路人,學生是鮮活的主體,發(fā)展中的人,樂于挖掘每一位學生的優(yōu)勢潛能,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并給予充分地肯定和欣賞。
3、音樂教師具有發(fā)展性評價能力。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必須把學生發(fā)展作為根本目的。音樂教學中聲樂教學、欣賞教學、器樂教學等課程評價多元化,成為課程評價的必然趨勢。在新課程中音樂教育評價是要求全面發(fā)展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用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教學手段進行音樂教學活動,采用發(fā)展性評價,培養(yǎng)和促進學生豐富健康的情感。
三、審美素質
中小學音樂教師不僅要懂得音樂審美,還要懂得音樂與其它學科綜合審美。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音樂相近的藝術門類,首先是繪畫、舞蹈、文學、戲劇。其次是建筑、雕塑、書法等。在現(xiàn)代漢語中,這些藝術門類經常相互借用詞語,比如說:“音樂有色彩和陰暗,繪畫有節(jié)奏和韻律,雕塑有形象和內涵”等等,它們有著密切的關系。另外還有文學、政治、經濟、歷史、地理、民族、民俗、美學、哲學等。自古以來,不同時期、不同經濟、不同文化就有不同的音樂,不同民族、不同區(qū)域、不同民俗就有不同的音樂色彩和特點。因此,音樂教師要擴大知識面,要有審美的素質,這樣才能真正引導、激發(fā)學生心靈的智慧,才能把浩瀚的知識準確地傳達給學生。
四、藝術教育的綜合素質
音樂課是人文學科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對一培養(yǎng)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提高全民素質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音樂教學中音樂具有“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功能的綜合性。一首歌曲與樂曲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作為音樂教師提高綜合藝術素質,提高道德修養(yǎng)與審美情趣已迫在眉睫。
培養(yǎng)適應新課程標準需要的師資更是勢在必行。作為音樂教師,反思教學中是否讓課堂充滿了音樂,是否為學生打開了音樂之門,是否引領學生感受到真正的音樂。音樂教師應利用音樂學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歌曲與樂曲中內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潛移默化”的方法,把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給學生,讓他們更好地感受、體現(xiàn)和表現(xiàn)。并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響,心靈上受到啟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地,這才是一個真正有魅力的音樂教師。
綜上所述,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中小學音樂教師是國家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人才的有機組成部分。音樂的本質屬性決定了音樂教育的實施者――音樂教師具有獨特的教育影響力。音樂教師要以現(xiàn)代化的素質來適應時代的需要,這也是一個新時代對新型音樂教育的呼喚,走進新世紀,走進新課程,對中學音樂教師有全面全新的素質要求。
參考文獻
[1] 王義堂、田保軍、王碩旺. 新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M]. 北京:中國言實
出版社,2003
[2] 李春燕.當代音樂教育理論與方法簡介[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