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簡介: |
湘資沅澧,澧水獨秀。澧水秀美卻山高灘險,湍激流短,全長388公里,流域跨湘鄂兩省。其北源最長,發(fā)源于桑植縣杉木界;中源水量最大,源出湘鄂邊境八大公山東麓;南源較小,發(fā)源于永順縣步塔。三源匯流后,往南經(jīng)桑植、永順,折向東流,經(jīng)張家界、穿慈利、歷石門、過臨澧、淌澧縣、達津市、繞安鄉(xiāng),一路攬八大支流穿行奔涌八百里洞庭湖,茹、溇、渫、溫、黃、澹、涔、道,加上澧水干流,總稱“九澧”。“澧”多人不怪,澧縣自古乃“九澧門戶”。
澧水干流中上游都經(jīng)山區(qū)、丘陵地帶,石灰?guī)r地層分布廣,喀斯特地形復雜,溶洞暗河遍布,坡陡流急,河面狹窄,基巖裸露,險灘密布,礁石林立,航道艱險。千百年來,伐木扎筏放排是沿岸山民的生計之一,加上商賈販運山貨土產(chǎn)之需,使得澧水航運鼎盛興旺。放排人雅稱排工,俗稱排古佬;行船的人雅稱船工,俗稱船古佬。排工船工在艱難漂蕩和戰(zhàn)巖斗灘的勞動過程中,為了集中力量,振奮精神,統(tǒng)一步調,自然而然淵生了一種由地方小調轉化成的獨特的勞動號子,這就是澧水號子。
澧水號子高亢激昂、氣勢磅礴、節(jié)奏明快、雄渾粗獷,襯詞多于唱詞,一般由一人領唱,眾人以襯詞幫腔合唱。她沒有固定的唱本和唱詞,也不需要專門從師,全憑先輩口授,代代相傳,大多是因時因地因人即興而起,脫口而出,雄渾粗獷,鏗鏘豪邁。千百年來,澧水排工、船工、纖夫在征服險灘急流的同時,創(chuàng)造了高亢激昂、氣勢磅礴、節(jié)奏明快、雄渾有力的澧水號子,即“下水號子”、“上灘號子”、“平水號子”、“繞開頭”、“拉纖號子”、“架槳號子”等80多種,成為湖南原生態(tài)民歌的經(jīng)典。
行船跑馬三分憂。澧水上游河谷狹窄,水勢湍急,險灘頻生。每當樹扎成排,河灘上熊熊篝火就燃要紅半邊天,排工們則圍著篝火大碗吃肉,大口喝酒,一夜狂飲。排工每出發(fā)之前,先要用香紙三牲祭拜河神,同唱《祭河神歌》。點棹發(fā)排了,在堂客們依戀的目光里,排工們喊出了第一聲回蕩河谷的號子:
樅樹圍子/幺妹子嗬嗨/杉木棹/啦幺妹子咿喲!
新撬木排/幺妹子嗬嗨/順江飄/啦幺妹子咿喲!
岸上大姐/幺妹子嗬嗨/遠望我/啦幺妹子咿喲!
津市回來/幺妹子嗬嗨/再看嬌/啦幺妹子咿喲!
沿途澧水古渡,穿紅著綠的幺妹子在河邊洗滌,黝黑健壯的年輕水手擺棹搖櫓,溯流而下,聲聲隱約傳情的粗獷號子,讓多情的幺妹子心中泛起了層層漣漪,臉上燃起了朵朵火燒云,手中的棒槌情不自禁停在了空中,目送著那人、那船、那號子漸漸遠去。“嗬嗨、嗬嗨”的和聲,久久延綿在兩岸山崖間,經(jīng)久不息,不絕于耳。
隨著洶涌澎湃的河水,木排、貨船從上而下,一瀉數(shù)里。灘陡水急,撐篙拉纖,每進退一步,差不多就是生與死的臨界點,稍有閃失就可能觸礁乃至排毀船翻。眾工這時就會唱出高亢激昂、驚心動魄、氣壯山河的一串串音符,聚精會神,步調一致;岸邊古銅色的纖夫們甚至光起了屁股,一步一扣首似地艱難行進在古纖道上,豆粒般的汗水砸在河灘巖石之上,也就摔成了八瓣,身后留下那一路雜沓的腳印。岸上水中,號子喊到極至,已沒有了具體的唱詞,只有時而激越、時而低昂的吆喝與呼應。語言似乎消失了,天、地、人卻已達成了默契,號子、濤聲、流云、山風,合奏成一曲曠世絕美的交響。
排工船夫們長年行走于江中,不管水漲水落,沿江的明礁暗堡,水經(jīng)流速,早了然于胸。號子唱詞把沿途的險灘暗礁雜以趣聞軼事唱出來,頓顯生動活潑,也平添了她的藝術價值。望而生畏的險灘,雖水流落差懸殊,浪擊巨石,瀾滾濤翻,水柱沖天,卻常常山鳴谷應。排工船夫就是憑借著智慧、勇氣和力量,奇跡般地征服桀驁不馴的洶涌河水。
行到平緩處,排工船夫也可稍舒一口氣?;厣穹叛郯渡?,那背著背簍、提著棒槌、穿紅著綠的么妹子,一個個來到河邊,那張張美麗迷人的笑臉似乎在有意挑逗著排工船夫。這時,排工船夫也就開始極盡口舌心智,唱出一首首勾魂攝魄的情歌。膽小的姑娘或許被羞得滿臉通紅,脫口罵出了幾句臟話,排工船夫不慍不火,反而哈哈大笑,再接再厲馬上又拋出一首。也許,這就招來了潑辣娘們的接茬罵唱。以苦為榮,以險為樂的排工船夫絕不會甘心俯首,爭先恐后,插科打諢,竭盡才能舌戰(zhàn)芳艷。這樣的俏唱逗罵,此起彼伏,野趣盎然,情生意轉,使這些長年漂泊在水上的排工船夫反而感到一種莫名的精神滿足。
澧水多情,澧水號子是一種以反映澧水船工艱難漂蕩和戰(zhàn)巖斗灘的勞作場面為主題的獨特的民間音樂形式。早在1956年,中央民間音樂收集小組就曾來澧縣專門收集澧水船工號子,在當年全國第一屆音樂周上,由湖南省歌舞團歌唱家何紀光晉京演唱的《澧水船夫號子》,獲全國民間音樂一等獎,后由國家歌舞團到匈牙利演唱又獲得國際民樂大獎?!跺⑺蛱栕印方?jīng)全面搜集整理,1980年收入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民歌》,1981年又收錄《湖南省民歌歌曲選集》。近些年,《澧水船夫號子》被編入《民間音樂概論》中,得到了四川音樂學院教授、專家宋大能先生的高度評價,并成為高等學院音樂課必講的課目。2006年6月,《澧水船夫號子》被確定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澧水船工號子以它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魅力,早已享譽國內外,不愧為民間音樂中的瑰寶。









 |
音頻說明: |
☉推薦使用良好的網(wǎng)絡播放本站教學音頻。
☉如果這個音頻總是不能播放的請點擊報告錯誤,謝謝合作!!
☉下載本站音頻,如果服務器暫不能下載請過一段時間重試!
☉本站提供的一些音樂教學音頻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
|